日前,市卫生计生局在陈星海医院召开了2017年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现场会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启动会。会上,陈星海医院、黄圃人民医院、古镇人民医院介绍了其开展中医药工作的经验,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了总结;成立了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启动了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据悉,到2020年,全市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具备中医药服务力;100%镇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以上。
据了解,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市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占比分别达到100%、100%、90%。2016年年底,全市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选取了12家镇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已完成7家中医馆建设,剩余5家试点单位将在2017年底前建成。
其次,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覆盖全市,全市各镇区“治未病”中心统一配置中医体质辨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联网。截至2017年10月,23家镇区医院(含所有镇区医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岐、横栏、民众、坦洲、东凤、三乡、南朗、大涌、东升、阜沙、东区、五桂山、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与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实现中医体质辨识信息系统联网,具备健康档案维护、普通和特殊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慢病健康管理等功能。利用该信息系统可以方便查询全市各“治未病”中心中医体质辨识数据。“治未病”中心共享市中医院体质调养先进模板,充分发挥市级中医治未病业务指导、技术支撑作用,同时便于对全市不同人群中医体质辨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截至2017年10月底,该系统共完成中医体质辨识101075例。
同时,全市镇区医院100%能开展2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能开展1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人才逐步配备完善,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有0.4~0.6名中医类全科医生
2017年10月,市卫生计生局、发展改革局、食药监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与实施方案》(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对包括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内的八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行动计划》强调,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基层中医药投入,落实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鼓励政策,要完善差别支付政策,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行动计划》部署了八项重点任务,到2020年,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要建立起以镇区综合医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同时,85%以上镇区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100%镇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以上。城乡每万居民有0.4~0.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25%以上。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此外,陈星海医院、黄圃人民医院、三乡医院3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这样的中医药适宜技术,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展6类以上;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开展4类以上。
上一条:《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发布 | 下一条: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及意义 |